近年來,河南將涉僑文化活動統一冠名“文化中國·絢麗黃河”, 常態化開展“一市一品”、“我在海外講中國故事”等特色活動,特別是創新舉辦2022年、2023年“河南省線上海外春晚”,著力以文化認同促凝心聚力,推動海外統戰工作和僑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深耕本土資源,創新表達方式,打造“海外春晚”僑務名片圖片
凝聚僑心,增進鄉情,海外僑胞給全國人民拜年
2021年以來,河南以“一市一品”工作為抓手,統籌全省統戰系統力量,不斷豐富項目,累計舉辦人文交流活動100余場,海外受眾10萬余人,期間積累的地方特色文藝節目為舉辦海外春晚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儲備。省委統戰部聯合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臺及各省轄市統戰、文廣旅部門,一盤棋協同推進,面向省內廣泛挖掘遴選優秀節目,發布“征集令”,同步“劇透”、“花絮”,24小時實時互動,美、英、澳等30多個國家500余名華僑華人踴躍參與。海外僑胞從臺下走到臺上,是觀眾,也是演員和傳播者,使“想看什么”、“我有什么”充分結合。
省內“供餐”,海外“帶餐”,推出黃河文化“暖僑菜單”
海外“點單”,少林功夫閃亮登場
各地各部門積極發力,推薦或錄制的節目以少林功夫、太極、舞蹈、雜技、豫劇、美食等元素為主題,富有年味河南味,傳遞親情家國情。河南電視臺錄制雙語“三寶學功夫”,商丘、南陽創新編排傳統戲曲,令人耳目一新;洛陽推出客家歌謠《月光光》,滿足客家鄉親思鄉情;開封豫菜展示中原市井煙火氣;鄭州、漯河、平頂山將街舞與孫悟空、漢字和雜技、魔術與舞蹈融合,不同元素碰撞出新火花;信陽、周口的“花挑舞”、“空中飛人”別具新意。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亞、阿聯酋等40多個國家僑團發來的60多個節目,內容涵蓋歌舞、戲劇、交響樂、新年祝福、個人才藝展示等,聚焦家鄉潮、家鄉美、家鄉情,省內與海外節目交替,內景與外景穿插,精彩呈現中華文化魅力,拉近海外僑胞與老家河南的情感聯系。
拓展平臺渠道,用好民間力量,打好海內外傳播“組合拳”
創新舉辦河南省線上海外春晚,首播在線人次累計突破900萬
兩次海外春晚首播在線人次突破900萬,海外點擊率超710萬,背后是對互聯網時代傳播特點的準確把握及對僑務工作優勢的充分利用。通過中新網、中國僑網、大河網、大象網、新浪網、映象網、華人頭條等平臺線上首播,面向72個國家140個站點推送,動員省內網絡“大V”等自媒體力量,加強與華僑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媒體合作,增加社會關注度,實現資源銜接融通。在海外,20余個國家僑團的迎春晚會中,河南省內節目與當地節目共同呈現,累計觀看人數突破800萬,點對點傳播促進友好交流。
以文潤心,以僑為橋,擴大河南海外“朋友圈”
海外僑胞云端合唱《我的老家在中國》
一位英國老華僑打來越洋電話說,“在異國他鄉30年,第一次看家鄉的海外春晚,激動得眼眶濕了”;馬來西亞山打根客家公會組織兩百余名客家鄉親邊吃團圓飯邊看晚會;坦桑尼亞河南商會邊觀看邊集體唱響《歌唱祖國》。直播平臺的留言區熱鬧非常,“太精彩了,瘋狂打call”、“鄉音鄉情太感動”、“我是中國人我驕傲”、“我想去河南吃燴面”。點贊節目內容,流露思鄉之情,海外春晚讓海外僑胞心更近、情更深,也讓河南海外之友越來越多,美國紐約、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馬來西亞柔佛州等地政要專程發來祝福視頻,海外春晚讓大家有了過大年、慶團圓的共同話題。
工作成效
從春晚“出海”到文化“出圈”,從情感“共鳴”到價值“共情”,河南一直堅持將黃河文化河南元素融入各類活動之中,持續提升涉僑文化活動影響力。
跨越千年歷史,文物活起來,真人版《帝后禮佛圖》吸引海外觀眾
服務大局,協辦紐約時報廣場2022年新年倒計時活動,用融合太極拳、少林功夫、中國扇舞的6分鐘特色文藝演出推介河南,在國際舞臺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主題形象;寄送給柬埔寨、烏拉圭兩國僑胞的“新春暖心包”附上非遺文化剪紙、云臺冰菊、唐宮口罩等,用中原特色溫暖僑心。
借勢而為,洛陽市成功取得第3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主辦權,省僑聯發布原創姓氏動畫片《阿源帶你看河南》,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甲骨文動漫故事》,河南博物院舉辦“泱泱華夏擇中建都”云上展覽,活動多起來,姓氏動起來,文物活起來,使海內外受眾沉浸式體驗黃河文化之美。
主動作為,設計中國功夫、三大古都、紅色精神等主題線路,融入“中華文化大樂園——歐洲園”、“2022年華文教師線上研習班”、海外僑領國情省情研修班等活動,將河南衛視“中國節氣”系列節目通過海外僑界立體宣推,總點播量突破1500萬,增進了海外僑胞、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