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深刻社會變革由此拉開了序幕。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
提起孫中山,就不能不提另一個偉大的名字——宋慶齡,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唯一一位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的一生,為世界和平、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人類幸福,殫精竭慮、無私奉獻,是國際上公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因此,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注定引人關注。
宋慶齡其人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13年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后,她便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宋慶齡堅決維護、忠實執行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并積極投身國際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的工作,享譽世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慶齡作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為保衛世界和平、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杰出貢獻。她畢生致力于保護婦女權益、發展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是全中國少年兒童慈愛的祖母。她一直關心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僑胞,關懷臺灣的前途、盼望早日實現祖國統一。
1981年5月1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授予宋慶齡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的決定》:
宋慶齡同志早年追隨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始終不渝地致力于中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建國伊始,即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繼續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70年來,她一貫在我國人民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堅定地和中國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國各族人民包括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衷心敬愛的領導人,是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在發展各國人民友好、發揚進步文化、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中,受到中外各方人士的廣泛崇敬。宋慶齡同志在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光輝的業績。為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授予宋慶齡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因病在北京逝世。為繼承和發揚她的未竟事業,1982年5月29日,在鄧小平、廖承志和康克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倡導和支持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鄧小平同志任基金會名譽主席,這是他終生沒有辭去的職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顯而易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是為紀念宋慶齡同志并繼承和發揚她的未竟事業而成立的。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至今,致力于“增進國際友好,維護世界和平;開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發展少兒事業”宗旨,堅持“實驗性、示范性”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聯絡國內外友好團體和人士,在我國民間外交、兩岸交流和青少年事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語君理解,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宗旨概括起來,主要就是三個詞——“和平、統一、未來”。這三項宗旨高度凝練、廣為傳播、深入人心,也印證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基金會的名稱曾經“四易其名”!
最初的名字: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兒童科學公園基金會
1982年5月2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新華社的一條消息,《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兒童科學公園基金會成立》。消息稱: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兒童科學公園基金會,于29日在北京成立。這就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最初的名字。
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有些同志認為這個名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名稱較長,不易傳播記憶。在1983年,修訂基金會章程的過程中,基金會第一任主席康克清同志向中央書記處請示,將名稱改為“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經習仲勛、胡啟立等有關領導批準,正式更名為“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簡稱宋慶齡基金會)。
宋慶齡基金會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基金會作為窗口和紐帶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海內外結交了不少朋友,做出了不少成績。在工作過程中,不少同志提出,宋慶齡基金會是人民團體,前面加上“紀念國家名譽主席”的字樣,使外人容易認為基金會是國家機構。為了便于工作,1987年通過修訂章程,正式更名為“宋慶齡基金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宋慶齡基金會事業的發展,隨著公益慈善事業的不斷進步,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國際友人、臺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或團體所成立的紀念孫中山、宋慶齡相關機構,其認同本會宗旨與任務,本會均愿與之建立友好關系”,“本會愿與國內紀念孫中山、宋慶齡相關機構加強交流,深化協作,推動發展。”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基金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通過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四易其名”,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時代的發展和基金會事業的進步。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宋慶齡同志偉大的精神和不朽的事業也必將散發出巨大的時代生命力和感召力!
宋慶齡同志故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宋慶齡的故事,可以去“打卡”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的宋慶齡寓所。這里原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它與東側的建筑群同為醇親王府,后稱攝政王府。早在康熙年間,初建明珠府第,乾隆年間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改為成王府,光緒十四年改為醇親王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即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國事為重,一再遜謝。后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籌劃,決定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兩層主樓。園內碧水回環,山石嶙峋,花木薈萃,芳草萋萋,樓堂亭榭,錯落其間,渾為一體,是一處嫻靜典雅的庭園。宋慶齡自1963年4月喬遷于此,一直工作、學習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由國家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 翌年5月29日起對外開放。
宋慶齡故居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原狀陳列保持了宋慶齡生前在此工作、學習、讀書、接見、座談、宴請、休息、娛樂、喂鴿、賞花等生動場景,陳列宋慶齡生平展覽,是集參觀、游覽、活動、會議為一體的重要場所,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