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nuitem id="rxrlj"></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ter id="rxrlj"></meter></listing></form>

              唐君遠:愛國 重教 創業 中國民族紡織業的一代功臣

              2021年11月02日 10:29:24 | 來源:無錫市委統戰部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你要帶頭到內地投資,辦點企業,引進點先進設備,為家鄉做點事業。如果蝕了本,就算對我的孝敬。”這是唐君遠先生對兒子唐翔千先生說的一段話。樸實的話語中,流淌著拳拳愛國之心。身為名門之后,走過硝煙彌漫,笑看滄海桑田,愛國報國是其一生不變的樸素情懷。他就是唐君遠。

                1901年7月21日,唐君遠出生于無錫嚴家橋的一個紡織世家。作為無黨派人士,他歷任全國政協三、四、五、六屆委員,上海市政協五、六、七屆副主席,第八屆名譽副主席,曾任全國工商聯常委,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委,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委。此外,還擔任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出身名門,從小勤勉,投筆從商

                唐君遠出生在富裕大家族,其祖輩開設了布莊、倉廳等,發展了多項經營。在祖輩積累的財富基礎上,唐君遠創造了更大發展,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熱愛祖國,參政議政,積極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

                1915年,14歲的唐君遠從無錫小學畢業,獨自一人到上海求學,進入上海南洋公學讀書。期間,他一直遵循家族樂讀書的家訓,勤奮好學,每天總是天色微亮就起身,晚上則自習苦讀,不肯浪費半點時間。經過三年的努力,唐君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滬江大學理科。大學就讀一年后,又轉學至蘇州東吳大學,專攻化學。變革的時代下,年輕的唐君遠熱血沸騰,在校擔任學生會主席,接觸先進思想,結交進步青年,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活動,愛國情懷愈發強烈。

                1921年,唐君遠受父命,到其父親唐驤廷創辦的無錫麗新紡織布廠工作,先后擔任了工務員、車間主任、廠長、工務處長、協理等職務。在英、日等外商的打壓下,麗新遭受了嚴重虧損,唐君遠深知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力排眾議,提出擴建方案,并籌集資金,向國外訂購機器設備,延請專門技術人才。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生產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很快就幫助麗新轉危為安,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


              原麗新廠改造而成的梁溪區委黨校

                創立品牌   創辦中國第一家精梳全能毛紡織廠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唐君遠發現了毛紡品市場的空白,向家人提議創辦毛紡織企業。叔叔唐紀云還邀請榮家一起參與,不久便集資20萬元,發起創辦了一家集紡、染、織為一體的全能呢絨廠“協新毛紡織染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董事會。


              無錫解放后的協新廠


              現在的無錫協新

                由于唐驤廷、榮德生等都主張讓年輕人多干實事,于是董事會一致推選唐君遠為經理。時年34歲的唐君遠懷著一顆振興中國毛紡工業的愛國之心,攜無錫工商界同仁共同發展。唐君遠向英商、德商購買紡、織、染配套設備,進口羊毛原料,還特聘英國信昌洋行技師訓練員工。他堅持進行市場調研,采用最新的技術工藝。在了解到進口散毛與進口毛條稅率同為5%的情況下,他立即進口毛條,減少了企業的生產工序,節省了制條工序的機器設備投資,大大降低了成本。


              唐君遠在上海協新毛紡織廠與工人們合影

                協新廠在唐君遠的帶領下,解決了呢絨服裝的蟲蛀問題。由于質量與外呢不相上下,但價格較低,呢絨服裝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同時,協新還以國產羊毛生產了粗紡女衣呢、粗紡花呢、大衣呢、制服呢等都受到了店商及消費者的喜愛。

                抵制日商吞并   “寧玉碎、不瓦全”成為佳話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侵占無錫后,覬覦如日方升的麗新、協新,便找到唐君遠,提出與麗新、協新合作的想法,并要求由日商做大股東。唐君遠熱愛祖國,堅決不與日軍合作,日軍氣急敗壞,下令將唐君遠關進“站籠”,并威脅若不合作,還要炸毀工廠。但不論日軍做什么,他都不為所動,堅定信念,凌然提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局面連續堅持了兩星期,日軍也無計可施。

                1950年,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決策,提出“六一號召”。唐君遠積極響應號召,參加上海工商界組織的集體捐款。在三次捐款中,他個人和他的企業共捐款4架戰斗機60億元(舊幣),在紡織和毛紡織行業均屬領先,捐款額接近上海工商界捐款總數的1.5%。

                支持改革開放 投身祖國建設

                解放后,企業蒸蒸日上,在潛心事業的同時,唐君遠也時刻關心著國家建設。1930年,他赴西北訪問,支援西北建設;1979年,他赴香港,勉勵在港子女帶頭回大陸投資創業,投身祖國建設。其長子唐翔千尊崇父親意愿,率先回到祖國大陸投資,成為“中外合資第一人”,創造了大陸三個第一——在烏魯木齊建立第一家天山毛紡織廠;在廣東成立生益科技,是國內首家電子基材業上市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家滬港合資企業上海聯合毛紡廠,獲國家工商局(滬字第00001號)營業執照。


              第一家中外合資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成立

                在建設和繁榮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事業中,他深入調查研究,傾聽各方意見,堅決支持改革開放,成為黨的親密朋友。


              唐君遠先生在上海市政協會上發言


              1960年,唐君遠先生在上海市工商聯香港路會所參加學習會


              上海工商代表團訪問香港

                勤儉自奉 慷慨助學 愛國重教

                唐君遠一生情勤儉質樸,提倡家用宜緊。雖身為廠長,但一直與工人同吃同住——在食堂吃工作餐,在公房租住宿舍。他衣著樸素,一雙老布鞋,一件香港衫,一套中山裝,歷經了數個春夏秋冬。

                一次,唐君遠受兒子唐翔千的邀約,到錦江飯店喝咖啡。這是他第一次去飯店喝咖啡,一問價格,一杯咖啡8塊錢,他急忙說道:“這個價錢,我可以喝10杯唻!”原來,他一直是在淮海路哈爾濱食品廠門市部喝咖啡的,一杯只要8角錢。雖然此時的唐氏家族已是富甲一方,但他仍舊勤儉節約,并經常教育子孫“一個銅板掰成兩個用” “創業容易守業難”。在故鄉嚴家橋的老宅院里有一家 “八元”咖啡館,正是以此故事來倡導大家學習唐氏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


              唐君遠先生與全家合影

                唐氏家族早年就十分注重教育,并且多次捐資助學,創辦了嚴家橋中學,無錫輔仁高中等學校。唐君遠雖對自己和家人苛求節儉,但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卻極其慷慨。唐君遠秉承家族初心,他堅信:興辦教育,是立國之本;培育人才,是強國之路。1987年,在上海大同中學創設“唐君遠獎學金”,后又把教師列為獎勵對象,獎勵范圍也逐步擴大到其他學校。唐君遠晚年熱心社會公益,獎學助學,捐贈教育、慈善等事業,上海政府特做了“樂育英材、造福社會”的銅匾贈予唐君遠先生。


              唐君遠先生1988年到大同中學參加頒獎活動,看望師生

              • layer 置頂

                icon
              老老熟妇XxXXHD,翁熄浪公天天爽,bt天堂岛www在线资源

              <sub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nuitem id="rxrlj"></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ter id="rxrlj"></meter></listing></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