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nuitem id="rxrlj"></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ter id="rxrlj"></meter></listing></form>

              《八次危機》讀書分享

              2020年09月01日 10:37:38 | 來源:省委統戰部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很高興,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參加讀書分享會,感謝機關黨委以及工會的各位同志的辛苦組織和付出。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溫鐵軍的《八次危機》。這本書主要是從嶄新的角度傳遞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的經驗教訓,總結了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路徑,展示了中國如何成功實現軟著陸,并利用危機進一步發展。

                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該書的作者。溫鐵軍,是三農問題專家,80年曾在中央農村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聯絡室從事農村調查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解讀蘇南》《八次危機》《去依附》等十幾部專著。圍繞溫鐵軍主要也有爭議,主要是他說的研究去意識形態化,只做事實判斷,不做價值判斷。他的觀點,失偏頗和不正確,我們可以帶著辯證和思考的眼光去讀這本書,但他的方法論和治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下面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書中提到的八次危機:

                危機一:1958—1960年蘇聯援華投資中斷

                本次危機是1950年新中國引進蘇聯外資,啟動國內工業化進程中的第一次周期性危機。

                表現形式:中國為了堅持領土完整和獨立主權,造成蘇聯撤出對中國的投資,使得第二個“五年計劃”胎死腹中。

                作用機理:為了維持重型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大量增發貨幣,財政支出遠超預算,影響農業生產,并在1960年爆發赤字危機,造成城市經濟蕭條,失業人口劇增。

                解決方案:通過動員城市人口到農村去生產自救。允許小農村社制的傳統經濟從服務于國家產業資本的高度集體化的經濟中退出,允許以村落為基礎建立生產核算單位,允許“三自一包”,逐步恢復農業生產。

                歷史經驗:發動了全民參與到國家工業化原始積累進程中,用勞動力的集中投入替代了長期絕對稀缺的資金要素,大規模的投入于政府作為所有者的國家工業化所必須的大型基本建設中,在反過來形成對國有大型設備制造業的國家需求。

                危機二:1968—1970年“三線建設”中的國家戰略調整與經濟危機

                表現形式:償還蘇聯的巨額外債后,造成城市經濟的第二次“赤字+失業”危機。

                作用機制:受到世界局勢影響,國家開始工業“大三線”、地方工業“小三線”的戰備經濟模式,以鞏固國防為目的、自主投資的“三線建設”耗資巨大難有經濟收益,僅是國家產業資本的空間移動,并沒有調整工業結構。再加上需要償還蘇聯外債,最終導致財政赤字危機。

                解決方案:千萬知青下鄉,城市危機向農村轉移。

                危機三:1974—1976年最后一次“上山下鄉”

                1972年中國通過大規模的引進歐美日設備,開始對重工業偏斜的工業結構進行調整,試圖建立產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工業體系。

                表現形式:財政赤字爆發,失業人口激增。

                作用機制:引進的成套設備昂貴,財政赤字嚴重,市場化程度不足,依然是票據經濟主導,投資無法有效的變成收益反哺財政,造成國家進行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能力不足,導致國家工業化的第三次經濟危機。

                解決方案:千萬知青下鄉,城市危機向農村轉移。

                歷史經驗:客觀上推動了國家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積累。

                危機四:1979—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危機

                表現形式:20世紀70年代末形成的巨大財政赤字

                作用機制:一是政府需要通過加大投資強化工業化建設,形成持續增加的財政負擔;二是1978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福利補貼支出增長過快,造成社會支出高于積累。1978年起大量知青返城,造成城市就業壓力猛增,隨后1980年末經濟危機爆發,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城市社會治安狀況惡化。

                解決方案:全面推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推行家庭承包制,并減少支農投入;以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為只要形式的農村資源(土地和勞動力)自我資本化,鄉鎮企業開始發展。通過嚴打穩定城市治安,農村改革減少支出,促進經濟增長。

                歷史經驗:加大投入力度,促進“三農”自主發展,是能夠為中國特色的化解經濟危機之路奠定必要基礎的。突破了對外借款和合資經營兩個利用外資的傳統禁區。

                危機五:1989—199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及“三農”應對

                表現形式:1988年準備價格闖關的改革,引發官倒公司帶動全社會大搶購,發生惡性通貨膨脹。

                作用機制:“短缺經濟”條件下因鄉村工業化和經濟快速增長帶來消費和投資需求兩旺,進而促使貨幣發行量過多,但沒有進入生產流通領域。政府推行相關改革措施使大量隱含的制度成本被引爆,主要是價格雙軌制改革和市場化價格改革導致了部門和官倒公司結合產生了設租和尋租成本以及在暫時的商品短缺條件下獲取投機暴利的市場化成本。進而產生了嚴重的三角債問題。

                解決方案:一方面是以“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為名,要求鄉鎮企業“兩頭在外”,讓出國內的原材料和產品市場,另一方面是減少對地方政府和黨政組織、教育和醫療等公共品的維持費用和鄉村公共投入。

                歷史經驗:一是國民經濟由內需拉動增長轉向對外向型經濟的依賴;二是從制度上消除了農村人口流動的障礙,農民工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三是取消票證制度,中國進入貨幣化時期。

                危機六:1993—1994年改革開放以的第三次經濟危機及外向型轉化

                表現形式:1992-1993年中央加快貨幣化和開放資本市場進程,承擔了全部經濟過熱造成的過高對外債務,進而導致財政、金融和外匯三大赤字,CPI漲幅達到24.1%,國企職工下崗、農民土地大規模被征占、社會群體時間大幅增加。

                作用機制:開放股票、期貨和房地產這三個投機性較強的市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猛增長。金融機構存在嚴重貸差,金融機構治理混亂,金融尋租現象普遍。出現了亂集資、亂拆借、亂辦經濟實體。同期,由于外債激增,貿易逆差嚴重,導致外匯赤字。

                解決方案:外匯改革,人民幣貶值57%;信用擴張,國債和貨幣同步增發;分稅制改革,稅收地方和中央各一半;國企,改制工人下崗。

                歷史經驗:中央層面確立了“資本”理論意義上的地位;社會公共服務部門市場化私有化;地方基層政府將治理成本轉嫁農村,“財力上收,支出下移”;金融資本異化實體產業,惡化林業及環境;土地資源資本化。

                危機七: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表現形式: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對國際市場的出口大幅下滑,導致了國內蕭條和通貨緊縮

                作用機制: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短缺經濟逐步消逝,買方市場特點逐步顯現,供給高于需求,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對外出口下滑,國內需求總量增速下降,導致通貨緊縮。

                解決方案:金融系統改革,財政、金融分家,銀行商業化改制;開始以中央政府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直接接入經濟、通過追加國債拉動實體經濟和同期大規模增發貨幣促進經濟增長。

                歷史經驗:國債項目交由國企執行,造成以更多投資制造更大生產過剩的粗放增長慣性。

                危機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表現形式:美國次貸危機,雷曼兄弟倒閉,房地美、房利美和AIG被臨時國有化。

                作用機制:中國承接了大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過程中的產業,三大過剩(一般產能、勞動力和金融資本)和三架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失衡之間加劇,貧富差距拉大,國內需求薄弱,國民經濟運行對外依賴度過高,外需下降后,大批企業破產,打工者失業。

                解決方案:對民生領域大幅投資,開始新農村建設,資源回流農村;提高出口退稅率,弱化外需下降的影響

                歷史經驗:本次為輸入型經濟危機,中國需要獲得國際規則制定權,否則僅依靠國內政策代價巨大。

                以上就是從1949年開始,一直到08年的化解金融危機,一共八次危機。正如開頭所說,《八次危機》從嶄新的角度傳遞了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了中國自1950年以來經歷的主要危機和克服方法,總結了中國改革和發展路徑,告訴了我們,中國并不是免疫經濟危機,只是先人們用他們高超的智慧解決了經濟危機。當前我們正處在新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定舵把航下,一定能夠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謝謝大家

               ?。ńK省委統戰部干部處 湯楊楊)

                 

                

              • layer 置頂

                icon
              老老熟妇XxXXHD,翁熄浪公天天爽,bt天堂岛www在线资源

              <sub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nuitem id="rxrlj"></menuitem></listing></sub>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form>
                          <form id="rxrlj"><listing id="rxrlj"><meter id="rxrlj"></meter></listing></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