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的講話中提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18年6月23日,他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2019年5月,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何一再提“百年大變局”?應該如何理解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么,又該如何應對呢?黨員領導干部在大變局中應該怎么做?
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國際問題專家張蘊嶺主編的《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一書,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解答。該書的創作會集了張蘊嶺、金燦榮、楊光斌、唐永勝等十余位著名學者和國際問題專家,他們縱論國際風云,研判世界大勢,把握國際變局新動向,解析大變局中的機遇與挑戰,多角度探尋世界變局下的中國應對之策。
張蘊嶺主編在序言中的表述,將其看作“一部以現代中國為中心視角觀察世界大變局”的書,是在“沒有答案的21 世紀”中努力尋求符合中國發展道路“最優解”的書。
序言中指出,看待百年大變局,要把握好幾個基本問題:一是時間跨度。上一個百年,即20世紀的1900年起至1999年止的一百年為基礎,重點是此后的百年,即2000年至2099年的21世紀。二者緊密相連,前百年發生的重大事件,是新百年大變局的基礎,所以要準確研究把握新百年大變局,一定要做好前百年甚至更早情況的梳理,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的脈絡,立足現實,展望未來。二是核心實質。分析研究百年大變局,重在一個“變”字,過去的一百年的變局已塵埃落定,重點是2000年至2099年新的百年大變局。新的百年已走過20年,期間發生的一切,強烈昭示著新的百年大變局,而“變什么、怎么變、變到哪里去”,這是研究百年大變局的核心本質。這對我們客觀分析、研究百年大變局,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極具幫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發展大勢、歷史演進趨勢、時代變化態勢和中國自身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該書以觀察全球維度、研判世界大勢的大歷史視野,深入探討國際關系新格局的特點、趨勢,解析大變局中的中美關系、大變局中的世界經濟、大變局中的世界政治、大變局中的周邊格局、大變局中的中國世界定位、大變局下的中國外交及國家安全、大變局下的挑戰與機遇……對大變局下未來國際關系的秩序重構以及國際治理等方面提出中國方案。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行了戰略性和全面性的研究,系統總結和權威解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么,如何應對全球之變、地區之變、中國之變等難題,并提出一系列創新理論和戰略對策。本書指出,大變局是大趨勢,也是大挑戰,核心問題是如何保證和平與發展的大局。中國是世界大國,也是變局中有影響的因素之一,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要在百年變局中起引領作用。這些獨特見解,既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保持戰略定力,如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如何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如何既發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等重大戰略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也為在激蕩變局中重塑國際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大思路”。
書中第一、四、五篇分別討論了大變局下的世界秩序、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的演變過程,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百年未有之變局”之“變”。第二篇分析了美國與大變局之間的關系,認為當下美國同樣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并對美國近來實施的一系列顛覆性內外政策做了分析,包括這些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產生的消極影響。指出,事實上,美國所經歷的變局及采取的回應措施,是導致世界大變局出現的重要根源。第三篇回顧了自1618年以來世界所遭遇的歷次大變局的演變動力,在此基礎上思考當前“大變局”的推動力,進而分析新“大變局”的未來走向,從而為我們恰當地把握“大變局”的來龍去脈提供啟示。第六篇解讀了當前世界民粹主義的概念、特征和政治邏輯,及其滋生、崛起和擴散的過程,進而分析民粹主義在大變局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七、八、九、十篇分別探討了大變局對中國周邊格局、世界定位、外交戰略和國家安全可能產生的影響,并對“大變局”之下我們應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建議。此外,該書還系統梳理了“大變局”為中國外交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就我們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行了系統思考。
結論是,中國應在大變局中有所作為,致力于從全球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逐漸成為引領者和貢獻者。作者論述深入、見解獨到,為我們深入思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推動我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如何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
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上綜合力量最強的國家,是東方文明和“天下秩序”的中心。近代以來,面對西方世界的崛起與擴張,中國衰落了,受到了列強的欺凌與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終止了中國的下行,開啟了民族復興的進程。到這個百年,即2000年之時,就經濟總量而言,中國重新列于世界大國之林,此后,復興的進程加快,預計到這個百年的中期,即2050年,中國將可望在綜合實力上居世界首位。這個大變局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是意義非凡的。但是,當前,全球疫情流行、世界經濟衰退、中美戰略博弈、全球化逆流都給我國發展增添了更大變數、帶來了更多挑戰。歷史和實踐證明,越是遇到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越需要我們在變化中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戰略定力。
觀大勢方能謀大事,開新局必先知變局。要深刻認識到,當前我們面臨的變化和挑戰,既有復雜性,也有長期性,不能抱有“忍一忍就過去了”或者速戰速勝的幻想,而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充分準備。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完善各項工作預案和應急政策,著力破解當下的矛盾,辦好現實的事;又要著眼長遠,認真謀劃中長期戰略,更加注重體系建設和制度完善,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ńK省委統戰部研究室 王宜峰)